10月17日,海南凤梨产业迎来里程碑时刻。以“科技赋能,链动未来”为主题的“凤梨腐心病生态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暨“伯特红”系列红色凤梨新品种成果转化研讨会在广东省科学院海南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南产研院”)成功举行。来自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以下简称“省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海南大学、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南产研院、海南伯特生态休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伯特公司”)等二十多家研发机构及龙头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启动一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并为一款极具市场潜力的红色凤梨新品种的商业化之路按下“加速键”。海南产研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梁磊,院长常海龙,副院长陈道勤、吴建涛出席活动并参与座谈。

破解产业痛点,科技攻关“揭榜挂帅”
凤梨腐心病是长期困扰产业的“隐形杀手”。会上,由省实验室牵头的“凤梨腐心病生态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正式启航。该项目采用“揭榜挂帅”模式,旨在高效整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多方科研力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示范的全链创新。种业实验室黄河飞博士表示,目标是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硬核”生产力。

聚焦“红色”新机遇,共绘成果转化“路线图”
会议的另一大焦点,是农业农村部2025火花技术项目——“伯特红”系列红色凤梨新品种的成果转化。该品种由海南伯特公司研发,凭借其独特的色泽、口感及矮化盆栽等多功能用途,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总经理吴军备现场发布了详细的商业计划,提出打造“鲜食+盆栽”双轮驱动的高附加值产品矩阵,并强调已构建了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他呼吁:“我们希望与合作伙伴一道,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让‘伯特红’不仅红在田间,更能红遍市场。”
凝聚多方合力,签约共启产业新篇章
研讨中,海南大学崖州书院党委书记郑中兵、海南产研院董事长梁磊等专家学者纷纷建言。他们一致认为,品种保护和健康的产业生态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需要科研、企业、资本与政府四方协同发力。
会议的高潮,是海南产研院、海南伯特公司及三亚广科智晟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三方战略签约。此举标志着“伯特红”新品种的成果转化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实现了“技术+资本+平台”的强强联合。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更凝聚了多方共识,为红色凤梨新品种的成果转化明确了方向。参会嘉宾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后续合作,共同推动红色凤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助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再上新台阶。
供稿:综合管理部
撰稿:郭欣悦
审稿:常海龙
校稿:陈虹容 郭欣悦